性別不設限

*本教案榮獲 國立清華大學 111 年性別平等教育優良教學方案甄選活動 國小組優等獎。設計者:林瑾玫

適用年級:5

教學時間:160分鐘(4節課)

教學目標:

    1. 認識自己的氣質,並能接納與尊重他人氣質的個別獨特性。
    2. 覺察並能辨識出生活中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以及性別歧視。
    3. 了解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以及性別歧視對人我造成的影響,進而能提出促進性別平等的改善策略。
    4. 藉由性平意識的培力,讓學生能具有提出改變策略以及打破生活中性別框架的知識與能力。

設計理念(含動機):

        性別議題從1970年代後便是性教育相當重要的一環,教育更是大力倡導推動性別平等、突破刻板印象等性平主軸,我國也在民國93年通過了性別平等教育法,但推動性平多年,我們仍可以在生活中的許多地方,發現存在著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且常常不自覺,因此雖然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與破除性別歧視已是多年常見的課題,但課程設計還是想回歸性平教育的出發點再次啟動,藉由帶領學生去覺察,進而具有辨識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的能力,再進一步透過思辨、對話以及改造,重新解構再建構,達到性別平等意識的形成,促進兼容並蓄的多元平等社會,體認每個生命都有其價值,接納自己也尊重他人。

        在十二年課綱性平教育議題核心素養中,本教案以1、尊重多元的生理性別、性別氣質、性傾向與性別認同,以促進性別的自我了解,發展不受性別限制之自我潛能。2、覺知生活中性別刻板、偏見與歧視,培養性別平等意識,提出促進性別平等的改善策略。3、了解語言、文字等符號的性別意涵,分析符號與溝通中的性別權力關係為主題,共設計了四個單元。

        教案設計從學生自身出發,單元一透過學生喜歡的動畫角色來檢視自己的性別刻板印象,從自我覺察、釐清自我價值觀開始出發,進一步對自我氣質進行探索,從中去發現氣質是多元且有個別差異的,學習接納自己並能尊重氣質個別的獨特性。

        在單元二中,則從時事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獎頒給女性演員來開啟討論,藉由4F引導思考法讓學生透過對話、辯證討論,交流與澄清對於性別議題的價值觀與想法,再透過性別揭曉派對邀請卡的討論,辨識出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偏見的存在,最後以邀請卡設計家活動進行改作行動,提出促進性別平等的改善策略。

        單元三中,從學生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流行歌曲以及表情符號來辨識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透過覺察、辨識再到改作,讓學生能實際行動提出改善方式。

        最後在單元四,則從瘋狂溜溜球活動的頒獎,實際體驗同工不同酬帶來的感受與想法,讓學生從體驗出發,實際感受社會中因為性別偏見以及性別歧視的不平等狀況所帶來的想法與情緒,而更能對性別議題有所感悟,再透過4F引導思考法來進一步討論及反思,如何行動能達到性別平等的目標;再進一步透過職業不分性別的影片以及性平相關法案進行討論,了解職業的選擇與特質、能力有關,而非受到性別的框架。

        四個單元的課程藉由實際體驗、理性思辨、辯證對話等方式,解構原有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再透過改作,讓學生能反思並提出促進性別平等的改善策略,重新建構性別平等意識,並能了解自我潛能的發展不受性別的限制與框架,整體課程以全人性教育之愛和尊重為核心,讓學生接納自己並能彼此尊重。

課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