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做自己–你/妳,這樣很棒

*本教案榮獲 國立清華大學 111 年性別平等教育優良教學方案甄選活動 幼教組特優獎。設計者:錢宥伶、賴冠吟、鄭毓儒

適用年級:K

教學時間:120分鐘

教學目標:

    1. 覺察自己及他人語言及行為中存在的性別刻板印象。
    2. 悅納自己、尊重他人不同的喜好興趣。
    3. 認識不同性別者的職業成就與貢獻。
    4. 知悉自己未來的發展可以突破性別限制。

設計理念(含動機):

        去年的冬天,幼兒園內一位小男孩,有一天穿著粉紅色兔毛背心到學校上課,小男孩很開心的和老師分享:「這個毛毛的摸起來好舒服!兔兔好可愛喔!」,進入教室後,同學對他說:「你怎麼穿你姐姐的衣服?」「這個是女生的耶!」。小男孩回家後跟媽媽說:「我下次不穿了,XXX說我很奇怪!我在家裡穿就好了。」

        今年春天,另一位男孩,有一天穿著洋裝裙子、在長髮上夾蝴蝶結到園上課,入園時,老師問男孩的媽媽:「他今天怎麼特別打扮成這樣?」。媽媽笑著說:「他喜歡這樣穿!」旁邊的家長好奇地詢問老師:「他是男生還是女生?」。而這位家長在聽到答案為男生後,瞬間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此時旁邊的同學對小男孩說:「你今天是女生!」男孩生氣地說:「我是男生阿!」

        以上設計者於幼兒園日常生活所見之真實案例。

        性別刻板印象普遍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的人格特質、外在形象、行為規範、職業類別、興趣活動等,都隱含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幼兒在社會化過程中,父母是傳遞文化認同之性別角色行為的重要人物,父母對男、女兩性的性別角色價值觀及是否抱持性別刻板印象皆對幼兒有深遠的影響。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生活經驗擴大,接觸到更多不同的人、事、物,很有可能更加速了性別偏見或刻板印象之學習。上述例子中,幼兒園孩子的反應多是單純發自心中的疑問,顯露出自己對性別的刻板印象,而老師及家長則有些許意識而有所保留,但僅是如此,對於穿洋裝的男孩、穿粉紅兔毛背心男孩,顯然已經造成了其想法的影響和行為的限制。假若孩子於幼年時期無法覺察自己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未來進入小學、中學,很有可能產生更嚴重的偏見及歧視,不論是言論、身體或精神上等對他人的侵害,都有可能發生。因此,設計者深深認同性別平等教育需從小做起,建立友善的性別平等概念。

        目前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已將性別平等教育納入範疇,要求幼兒園課程應融入性別平等教育。針對幼兒園教保課程的實施通則特別指出:

「學習範疇要重視性別平等、種族平等之議題;以及流傳在社會中的文化資產,包括性別認同與性別刻板印象的覺察,關懷與尊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社經背景、不同種族,及不同身心狀態的人,理解各種生活型態、生活物件及藝術表現」(教育部,2017)。

        幼兒園老師雖然能意識到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但在課程融入上仍有困難與限制。例如老師們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常利用團討時間和孩子討論,但因進行方式較隨機、片斷或零散,較難與孩子有較深入延伸的討論。此外,教師忙於各領域眾多不同的課程、規畫教學情境,需考量的事項繁瑣,較少機會對自身的性別平等意識進行反思,缺少檢視自身在教室的教學內容與言行舉止可能於無意識的情況下習以為常的採用過去的成長或受教經驗來面對孩子,造成孩子性別的偏見與誤導而不自知。

        玉成附幼自110學年度開始加入台北市教育局性別平等教育重點學校,參與幼兒園性別教育課程與教學工作小組,除辦理教師增能研習,也參加性平繪本及桌遊的設計研發,參與的兩年期間在劉淑雯老師、劉力君老師的指導下,研發設計了「薇薇安的服裝派對」、「爬蟲女孩的午茶派對」兩套性平桌遊。設計者於過程中體驗到經由繪本故事與孩子討論性平,容易與孩子的生活產生連結,且易於聚焦議題深入討論;而連結繪本內容設計的性平桌遊,能將繪本故事中的情境氛圍更立體化,孩子透過動腦思考策略、動手操作,都讓孩子思路更清晰、感覺體驗更加具體。

        因此,設計者產生以繪本、桌遊為方法媒介,設計單元活動內容,將性別刻板印象議題加深、加廣的課程想法。本教學活動進行方式設計為教師利用生活分享團體討論的時間,進行繪本討論,再接續將教師自行設計的性平桌遊融入學習區,讓孩子能於學習區時間進行桌遊,因「遊戲」有別於上課,可為孩子帶來趣味性、愉快放鬆的感受,孩子彼此之間能更自然的擁有共同話題進行互動,延伸性平相關的議題討論。

        在教學活動目標設定方面,設計者基於性別平等教育須從幼兒園啟蒙之原則、避免性別刻板印象在孩子的心中生根之理念,依序設計三個教學活動。首先,從第一個教學活動「凱文公主」出發,期待孩子能從幼兒時期開始,及能逐步覺察自己對性別可能的刻板印象,避免想法僵化。其次,從「爬蟲女孩」的活動接續,透過教師研發設計的遊戲,希望孩子能學習覺察他人對自己的性別刻板印象,培養意識到自己可能遭受到偏見、歧視等差別待遇的能力。最後,從「恐龍女孩」活動中,則透過歷史及社會人物真實案例,瞭解人能透過自我肯定的方式,緩解刻板印象所帶來的影響,期待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努力突破自我懷疑、自我侷限,自由發揮自我潛能。

        此外,設計者希望透過本教學活動的實施,協助教師蒐集孩子對於性別議題的想法。教師在活動中運用觀察紀錄方式做為課程活動評量,透過觀察幼兒反應及討論紀錄,作為分析幼兒對於性別的想法樣貌的資料,並可提供教師省思自身的性別平等意識。此舉將有助於教師後續思考並規劃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活動時,能更符合幼兒現階段發展需求。教師與孩子若能透過不斷地觀察和省思,才能避免性別刻板印象的再製與傷害,也才能讓孩子在真正平等且相互尊重的環境中安心成長。

        本教學活動設計以全人性教育「愛」為核心價值出發,先肯定自己的價值,建立根本的自尊,再學習去愛人,達到「勇敢做自己」的核心概念。設計目的並非透過三個教學活動即求完全達到教學目標,而是達到開啟孩子「覺察」的契機,並自幼兒時期開始,逐步累積自我肯定的信念、積累小小的抵抗,讓自己變得堅強而有韌性,活出自在與自信!並期待孩子能將學習經驗延伸至小學階段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中相關之議題。

課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