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刻板印象(含教學原則與真實案例)

丁雪茵、蔡志東、包康寧、陳靜妃、王千倖(民108)。性別刻板印象。載於丁雪茵(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教學資源手冊(57-72頁)。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 性別刻板印象 ]

簡介

在人類認知發展的過程中,刻板印象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讓個體可依據共同特徵來分類事物,以便快速地適應環境。團體會基於性別、性別角色認同、種族或民族、國籍、年齡、社經地位、語言等面向,而對特定群體形成一個總體看法──一套簡化、精粹的廣泛信念或「刻板印象」,這些刻板印象是團體成員所共有的認知架構,深植於社會制度與文化之中。刻板印象在兒童早期發展時即開始顯現,它影響且形塑著個體人際互動的方式。

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s)是指,社會及個人對男女所應具有的特徵、行為及規範等,所抱持的僵化看法。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角色的發展有密切關係。3 至 7 歲的兒童逐漸了解性別是不能改變,並發展符合其性別的行為,會主動尋找同性玩伴玩耍,性別區隔增強。到了 6 至 7 歲,兒童會因為強烈的性別刻板印象,無法容忍與性別不符的行為。兒童中期(8 歲以後)至青少年時期,兒童對於男女特徵和能力的信念會變得比較具有彈性。12 歲之後的青少年則會積極尋求建立自己的性別特質,甚至伴隨著性別強化(gender intensification),使得他們往一般社會認可的性別角色邁進。青少年後期,性別強化會開始降低,但如果他們有機會覺察性別刻板印象對自己及社會的影響,則可擁有較彈性的性別概念和更高的自尊。

性別刻板印象常見於「性別特質」、「性別角色」及「職業選擇」等方面。「工具性特質」,常被視為男性特質;而「表達性特質」(或「情感性特質」),則常被視為女性特質。在性別角色上,一般常期待男主外、女主內,男主動、女被動;在職業上,教養與照顧等相關職業常被認為較適合女性,而工程師、醫師等專業工作則常被認為較適合男性。事實上,若能具備剛柔並濟的特質及彈性的性別角色,不受刻板印象的束縛,則心理會比較健康、壓力承受力也較大。

我們要分辨普遍事實與刻板印象的差別。即便大多數人符合某種刻板印象,對於少數「與眾不同」的人,仍須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應避免過度簡化人類行為的複雜度與多樣性,以免導致誤解,甚至剝奪個人多面向學習與選擇的機會。

[ 性別刻板印象 ]

一、性別刻板印象的定義

刻板印象(stereotype)一詞,原本是指印刷工人整版印刷的金屬模板,後來這個名詞被延伸用來形容人們腦海中對某一特定人群的固化印象。由於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每一個個體或複雜的世界,因此會以簡化的方式將其分類或評定某些特定的人事物,因而形成固化的刻板印象。在人類認知發展的過程中,刻板印象實扮演了重要的功能,它讓個體可依據共同特徵來分類事物,以便快速地適應環境。

團體也會基於性別、性別角色認同、種族或民族、國籍、年齡、社經地位、語言等面向,而對特定群體形成一個總體看法,且對於特定群體有一套簡化、精粹的廣泛信念或「刻板印象」,這些刻板印象是團體成員所共有的認知架構,深植於社會制度與文化之中。兒童早期發展時即開始顯現刻板印象,它影響且形塑著個體人際互動的方式(科技部,2015)。

Franzoi(2006)認為,刻板印象是我們簡化世界的方式,不盡然有負面的意涵。但是,有些學者在定義刻板印象時,卻往往帶有負面的含意,例如:在《簡明心理學辭典》(黃希庭,2005)當中,將刻板印象定義為「人們對某個群體或某個階層的成員所形成的相對簡單、概括和固定的看法,通常集中在消極的、不利的方面」(頁 303)。《心理學辭典》(溫世頌,2006)則將刻板印象定義為「一種社會認知傾向,指以團體的屬性來描述其成員的特質,而不管對該成員的描述是否正確或合適」(頁 93)。《張氏心理學辭典》(張春興,2007)對刻板印象的定義則為「對人或事所持的觀念或態度中,有著像木刻板一樣僵固不變的傾向」,並指出「刻板印象的特徵是,不以親身經驗為根據,不以事實資料為基礎,單憑一些人云亦云的間接資料,或只憑一偏之見,即對某事、某人、某團體做武斷的評定」(頁 423)。

個人從社會文化中獲得的刻板印象,往往並非來自直接觀察或以具體事實為依據,因此刻板印象可能會過度類化,或者以偏蓋全,忽略個別差異。若我們以刻板印象來判斷個別成員之特性時,則很可能會產生偏差,甚至可能因此造成傷害,例如:過去美國白人對黑人有消極的刻板印象,認為黑人的智商較低、又髒又懶、不誠實,這可能是造成美國境內之黑人長期處於不利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宋明順,2000)。

至於性別刻板印象是指,社會及個人以「性別」為最初的分類基礎,而對不同╱相同性別的人所應具有的特徵、行為及規範等,所抱持的僵化看法,屬於「社會性別」(gender),例如:社會對於男、女所「應該」具備的人格特質、角色分工及職業選擇等面向,都可能有先入為主的既定觀念。性別刻板印象如果太過僵化,有可能會限制個人的身心發展,影響人際互動及生涯發展。


參考文獻:

宋明順(2000)。刻板印象。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s://reurl.cc/55rb6
科技部(2015)。刻板印象。科技部「促進科技領域之性別友善與知識創新」規劃推動計畫。取自https://reurl.cc/2ZrlX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黃希庭(2005)。簡明心理學辭典。臺北市:國家。
溫世頌(2006)。心理學辭典。臺北市:三民。

Franzoi, S. L. (2006). Social psychology (4th ed.). Boston, MA: McGraw-Hill.

[ 性別刻板印象 ]

二、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角色的發展

性別刻板印象的發展與性別角色的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兒童的性別認同在 18 個月大時開始建立,此時幼兒已能夠區分男性與女性,並且知道自己的性別。3 至 7 歲的兒童已逐漸了解性別是不能改變,並發展性別配合行為,會主動尋找同性玩伴玩耍,性別區隔增強(晏涵文、黃富源,2002)。到了 6 至 7 歲,兒童會因為強烈的性別刻板印象,無法容忍與性別不符的行為(Berk, 2013)。高度性別基模化的兒童,在認知外在世界時會傾向以「適合性別」與「不適合性別」來分類,也就是傾向二分法(either/or)的方式,而缺乏彈性。

兒童中期(8 歲以後)至青少年時期,兒童漸漸了解到,性別屬性和性別特徵有關但並非絕對,因此對於男女特徵和能力的信念會變得比較具有彈性。而 12 歲之後的青少年則會積極尋求建立自己的性別特質,甚至伴隨著性別強化,使得他們往一般社會認可的性別角色邁進。這現象可能與生理因素(第二性徵的出現)、社會因素(如父母鼓勵性別適應的行為),以及認知因素(如青少年較在意他人看法,並期待被讚許的行為)都有關係。

到了青少年後期,性別強化會開始降低,但如果他們有機會覺察性別刻板印象對自己及社會的影響,較容易對性別概念擁有較高的彈性,並有更高的自尊(Berk, 2013)。因此,建議父母在教養子女時,不需要求男孩 / 女孩在行為、能力上必須有不同表現,甚至可以刻意打破性別刻板印象,鼓勵與培養孩子各種「正向」特質,而非僅容許「符合」社會期待的性別特質(晏涵文、黃富源,2002)。


參考文獻:

晏涵文、黃富源(2002)。性別平等教育。臺北市:一家親。

Berk, L. E. (2013). Child development (9th ed.). Boston, MA: Pearson.Bloom, P. (2014). Can prejudice ever be a good thing? [Video file].Retrieved from https://goo.gl/B4y676

[ 性別刻板印象 ]

三、常見的性別刻板印象

分析各種性別刻板印象的樣貌,可知性別刻板印象常見於下列三方面。

(一)性別特質

「性別特質」一詞所反映的是社會對不同性別之人格特質或行為表現的既定期待,若特質或行為表現符合社會期待會受到讚許,反之則會受到壓力或責罰。「性別特質」是以「性別」來分類「人格特質」,但事實上此一名詞卻可能會加強性別刻板印象。

例如:1960 年代許多研究都發現,「工具性特質」──強調反思能力、理性、主見,常被視為男性特質;而「表達性特質」(或「情感性特質」)──強調溫暖、照顧人、敏感,則常被視為女性特質。雖然 1970 年代以後的各種政治運動促進了性別的平等,但跨文化研究顯示,這種二分法還是世界各地常見的性別刻板印象(Berk, 2013)。

在傳統社會文化中,男性陽剛、女性陰柔才能獲得讚賞。然而研究發現,愈「雙性化」(androgynous),也就是愈「剛柔並濟」的人,就愈能跳脫性別基模、不受刻板印象的束縛,也更具有彈性(Bem, 1981),這樣的人心理較健康、壓力承受力也較佳(Berk, 2013),他們比較能因應不同的狀況,適當的表現出工具性或情感性特質,以面對不同的困難或挑戰(晏涵文、黃富源,2002)。

(二)性別角色

個人受社會文化影響,對於不同性別在社會互動及分工上,往往會有固定模式的角色期待,例如:傳統社會在家務角色分工上期待男主外、女主內;在兩性關係上,常期待男性應採取主動,女性則應被動;在職場上,認為男性較適合擔任支配或領導者,女性適合擔任從屬者或輔助者等。不過,也有學者指出,特定的性別角色偏好早在兒童了解性別刻板印象之前就已形成(Berk, 2013),因此刻板印象的形成及性別角色的塑造孰為因果,實難認定。

(三)職業選擇

性別的刻板印象深植在社會機構與廣泛的文化中,因此也會影響個人在職業的選擇以及生涯規劃,例如:中小學及幼教老師、保母、護士、美容師等職業以女性為多,而工程師、醫師、船員、建築工人等職業則是男性較多;在婚姻中面臨需要有一方辭職照顧家庭時,通常也會期待由女性離開職場,而成為家庭全職照顧者的角色;在薪資及升遷機會上,女性也較男性處於較弱勢的地位。這些都是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


參考文獻:

晏涵文、黃富源(2002)。性別平等教育。臺北市:一家親。

Bem, S. L. (1981). Gender schema theory: A cognitive account of sex typing source.Psychological Review, 88, 354.
Berk, L. E. (2013). Child development (9th ed.). Boston, MA: Pearson.

[ 性別刻板印象 ]

四、刻板印象與偏見

另一個與刻板印象較接近的概念是「偏見」(prejudice),即是對人事物抱持某種特定的看法,而不接受與其相反的證據。一般人會對「偏見」給予負面評價並極力主張避免,但是也有學者持不同的觀點,例如: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Bloom(2014)在演講中指出,我們從嬰兒時期開始就懂得從別人的行為分辨好壞、區分你我,這種分類可說是一種「偏見」,而這也是成長歷程中不可或缺的「經驗累積」。他認為,人們透過各種分類 / 偏見來學習、分析事物,並理解自身所處的世界。透過偏見與刻板印象,我們才能在一無所知的基礎之上,推測出某些訊息傳達出的意涵,並進一步依據理性做出決定。當然,此處的「偏見」是較為中性的定義,與前面所提及的「偏見」定義不同。

不論是「刻板印象」或「偏見」,重點應在於它是否「僵化」不可動搖?是否已形成對人的不公平待遇而變成「歧視」?面對某些言論或意識型態時,必須要分辨何為普遍的事實、何為僵化的刻板印象。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應避免過度地簡化人類行為的複雜度與多樣性,或忽略個體之差異特質,以免導致對於人類行為的錯誤理解,甚至剝奪個人多面向學習與選擇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Bloom, P. (2014). Can prejudice ever be a good thing? [Video file]. Retrieved from https://goo.gl/B4y676

[ 性別刻板印象 ]

#延伸閱讀與教學資源

  •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關於工作的意義,也關於父母對子女的心聲 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65259
  • 獨立特派員 181 集 {萬年青的眼淚}(葉永誌)[11:22]

1. 繪本:
朱家故事、灰王子(K 至  2 年級適用)
威廉的洋娃娃、真正的男子漢(K 至 4 年級適用)
紙袋公主( 3 至 6 年級適用)

2. 套裝課程──性別與特質
那些年,我可能不會愛你(40-45 分/節),5 至 9 年級適用
那些年,記得當時年紀小(40-45 分 / 節),5 至 9 年級適用

3. 梅莉達公主 & 沒力大王子(80-90 分 / 節),5 至 6 年級適用

4.  轉個角度看世界(120 分 / 節),5 至 6 年級適用

5.「媒」有性別刻板印象(40-45 分 / 節),5 至 9 年級適用

6. 性別議題哇哇挖(90 分 / 節),7 至 9 年級適用

7. 自然美?人工靚?(135 分 / 節),7 至 9 年級適用

8. 成長好自在(135 分 / 節),7 至 9 年級適用

  • 國家教育研究院影片:

1. 是誰規定的?──文化與性別議題 [14:21],7 至 12 年級適用

2. 請你不要太過份!──從 KUSO 到校園霸凌 [15:24],7 至 12 年級適用

3. 性平新聞──媒體中的性別意識 [14:44],7 至 12 年級適用

4. 那一年我們一起追夢──性別與職業 [16:12],7 至 12 年級適用

5. 出口成髒──語言中的性別意涵 [15:28],7 至 12 年級適用

6. 遇見愛情──男生的情感表達 [15:31],7 至 12 年級適用

7. 以前都是這樣啊!──性別與文化 [15:08],7 至 12 年級適用

8. 愛情平衡木──交往中的性別框架 [17:17],7 至 12 年級適用

9. 讓夢想起飛──職業類科的性別少數 [14:11],7 至 12 年級適用

[ 性別刻板印象 ]

※教學原則

一、引導學生覺察社會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及其對自己的影響

二、教導學生學習保持彈性、接納多元的特質與性別角色

1. 性別特質方面:幫助學生了解每個人都擁有多元特質,特質不需要刻意被歸類為男性化或女性化。對於特質的介紹,建議以「人格特質」一詞代替「性別特質」,努力「去性別刻板印象」,讓學生體會到,任何人格特質都有可能在男生或女生的身上出現,每一個人都可以同時具備陽剛與陰柔特質,也可以同時具備「工具性特質」與「表達性(情感性)特質」。事實上,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我們都需要適時地運用不同的特質面向,因此應當避免用性別刻板印象來要求或限制自己或別人的發展。

2. 性別角色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家庭及社會是一個共同體,除了談分工之外,更要談合作。善用個人先天差異的優勢,也尊重個人的選擇,不要求他人依照社會期待做選擇。

3. 職業選擇方面:各行各業都有男有女。即使某些職業種類的單一性別從業者較多,但仍要看見少數的存在,並學習跟「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善待彼此,讓每個人都可以自在地做自己,有健康的自尊,不因性別而限制自我或他人的生涯發展與職業選擇。

三、鼓勵學生用正向的眼光看待,並接納自己與他人的各種人格特質、興趣及行為

例如:男生可以很溫柔、喜歡烹飪及打扮,女生可以很強壯、喜歡體育活動及機器人,每個人都可以剛柔並濟。在家庭或職場中,不論男女,每個人的角色應依據個人的特質而有最適當的分工,而扮演不同角色。職業的選擇,也應依據個人的特質與專長來發展,而不需受到傳統社會對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限制。

[ 性別刻板印象 ]

※真實案例

案例 A:奧運金牌許淑淨受辱!男主播要她「把裙子穿回來」

內容取自:今日新聞 2016.08.09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60809/2199488/

女子舉重好手許淑淨,出戰奧運女子舉動 53 公斤項目一舉奪金,成為台灣之光,但壹電視主播宋東彬,卻要她「慢慢把裙子穿回來」,大開性別平權倒車,挨轟「秀下限」!

宋東彬在新聞播報中,數度評論許淑淨的穿著長相和打扮,還要她退休後,「慢慢把裙子穿回來,頭髮留長、開始化妝」,充滿對女性的刻版印象,讓觀眾直轟「不舒服」,認為他「公然羞辱一位代表國家出賽的專業運動員」。

對此,宋東彬解釋因為許父、許母希望許淑淨能早日找到好歸宿,並提供其小時候的裙裝照片,所以他才會在播報時脫口說出「穿裙子、留長髮、化妝」等論述女性外表的話語,沒有歧視與污辱的意思,但不尊重運動員專業,以及對女性的性別偏見,仍被網友砲轟「腦殘」、「秀下限」。

案例 B:「女兒心男兒身」,溫柔漢湯尼陳的故事

內容取自:數位島嶼  https://cyberisland.teldap.tw/graphyer/album/owEd

楊永智(1956-)
生命的悸動系列十六,「女兒心 男兒身」-溫柔漢 湯尼 陳的故事

從小因為娘娘腔特質備受同儕調侃、捉弄的湯尼陳(本名陳志鵬),不但走出遮遮掩掩的日子,還勇敢站出來成立了溫柔漢(娘娘腔)關懷協會,為娘娘腔弱勢族群爭取社會應有的尊重與平等的生存空間,湯尼陳因為對英文非常有興趣就到美國留學並拿到了雙料碩士,回國後創辦了湯尼陳英日語補習班,並且以他中性帶有溫柔的嗓音主持廣播節目,成了中部最溫柔的廣播電台 DJ、記者。

今年四十二歲的湯尼陳,從小家境清苦成長過程相當辛酸,爸爸在菜市場賣豆腐養家,媽媽生了九個小孩身體一向不好,身為長子的湯尼陳煮飯、洗衣、帶小孩樣樣都做,爸爸有時喝醉酒回家時,湯尼陳去扶持,爸爸一手把他推開,還罵他不男不女,他衝回房間大哭一場,而媽媽也承受不少壓力,被親戚朋友在背後閒言閒語,說生了什麼「怪胎」,儘管如此,媽媽始終是呵護著他。

在學校,湯尼陳也是同學嘲弄的對象,因為他娘娘腔,同學們常尋他開心、捉弄他,他會尖叫,同學們反而拿東西丟他,用橡皮筋射他,他再尖叫,大家就開懷大笑。

上了大學,他娘娘腔的特質讓同學們大都對他敬而遠之,湯尼陳對英文非常有興趣,他就去上學校的英文讀經班,在外國傳教士的鼓勵與接納下,使他較有自信,克服以前的害羞、自卑的心理,也奠定了他英文的底子。

大學畢業後去當預官,在訓練中心班長看他娘娘腔的樣子,就譏笑他不是男人,還處罰他在集合場中央大喊:「我不是男人。」喊到聲音沙啞為止。而當大家到浴室洗澡時,生性害羞的湯尼陳穿著內褲洗澡,成了大家嘲笑的對象。下部隊時他當連輔導長,每當輪到他指揮部隊時,口令一喊出「立正」,他那帶有「娘娘腔」的口令笑得士官兵東倒西歪,因此造成連長常對他發脾氣,連營指揮官都消遣他為部隊的「消氣筒」。

赴美留學是湯尼陳的人生轉捩點,在開放的美國社會,他個人的特質受到尊重,他的「娘娘腔」,被視為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使湯尼陳更是有自性,不但有了做人的尊嚴,也拿到了芬特蘭大學的 TESOL 與雙語教育雙科碩士。

回國後的湯尼陳在台中創辦了湯尼陳英日語補習班,又在廣播電台主持節目,他那溫柔的聲音,使聽眾一度以為他是女性。他為了關懷跟他一樣有娘娘腔特質的人,勇敢的站出來組織溫柔漢關懷協會,接到不少溫柔漢前來申訴,如曾因雙性困擾而自殺的林國華,在湯尼陳的輔導下,有了新的人生。不過湯尼陳不鼓勵變性,他表示溫柔漢生性善良、體貼、好脾氣、輕聲細語,只要社會觀念改變,能接納溫柔漢,為何溫柔漢不能結婚生子。

「一般人有一種迷思也以為娘娘腔是裝出來的。」湯尼陳感慨的說;有的人則將溫柔漢與同性戀劃上等號,這都是扭曲的觀念,事實上他有許多溫柔漢朋友都取妻生子,過著正常人的生活。「溫柔漢有很多是名人,只是他們不敢站出來。」湯尼陳呼籲他們一起來關懷溫柔漢。

對婚姻幻想與渴望的湯尼陳,由於身兼數職沒有時間交女朋友,他希望有人能夠「釣」他。他在大學時因為自卑,追求他認為全班「姿色最不好看的女生」,最後還是被三振出局。他也相親過好幾次,最後女方認為他太善良、太體貼而無法接納他。

「溫柔漢要成功,比一般男人要更勇敢。」湯尼陳表示;被貼上「娘娘腔」的標籤,似乎就代表了嘲笑、屈辱,因此溫柔漢大都不敢站出來,在台灣社會走進多元化的今天,溫柔漢希望尋求社會的認同,使躲在角落的溫柔漢也能大聲說出「我是溫柔漢!」

(更多故事與照片請參看網站文章https://cyberisland.teldap.tw/graphyer/album/owEd

 

案例 C:李彥範找到「男」丁格爾的價值

內容取自 親子天下第 42 期 2013.01.01(更新 2016.05.26)https://goo.gl/e4jyV7

我是早產兒,所以從小就當病人。不僅鼻子過敏、免疫系統也不好,常感冒生病。家裡的錢大概三分之一都花在讓我看病上。父母在菜市場擺攤,每個週末都會叫我去幫忙。那時候覺得菜市場很吵,我變得愈來愈安靜,也愈來愈討厭跟人群接觸。

原本想念農科,因為不用跟人講話,自己也到處抓蚱蜢、蝴蝶做成標本。但是我一路以來,都沒有照自己的方向走。考大學的時候,父母希望我念醫學院。因為學費是他們出的,我也不能講什麼。

聯考時因為失常,上不了醫學系,就去念慈濟醫學院的護理系。當時我覺得護理是女人的行業,所以不願意承認自己是護理系的學生,對外都宣稱是醫技系或是公衛系,或跟別人說我打算轉系、轉行。我們班四十三個人,只有七個男生。外界可能以為護理系的男生一定很搶手,其實只有在搬重物的時候才特別搶手。

南丁格爾照亮我對護理的尊敬

護理這工作開始讓我有成就感,已經是當兵時候的事了。那時我在花蓮吉安鄉的消防隊做替代役,周遭都是消防隊員,只有我有護理背景,因此在醫療上的應變能力比較強。比方說,花蓮常常有車禍,有時候一天出動高達五、六趟。我可以邊急救、邊用無線電跟醫院急診室回報狀況。這對消防隊員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另一個重大轉折也是在服替代役期間。我讀了張文亮寫的《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南丁格爾說:「護理是門科學,也是藝術,是服侍上帝最好的道路。」以前我們對南丁格爾的印象就只限於提燈天使。她是苦行僧的代表,但很少人知道她的無限付出是為了上帝。

以前我看到很多不合理的事情,都不敢反抗,在讀了南丁格爾的傳記,發現她在順服的外表下,是非常勇於創新的人,因此非常崇拜她。在那個時代,護理師的地位很低下,被認為只能提供病患心靈上的安慰。

但南丁格爾扭轉了護士的地位,她是公共衛生的始祖。為了改善霍亂在院內傳染的狀況,她重新設計醫院的建築,讓醫院更通風;她也是第一個把統計學應用在管理和護理上的人;急診室是她創建的、郵局是她改良的⋯⋯我閱讀她的傳記,愈覺得她很神奇、可敬。

病患的感恩永遠是最大動力

當護理師的成就感來源有小有大。像是我打針的功力還不錯,一開始因為很多病人來醫院打止痛針,比較常打止痛針的人,後來會愈來愈難打上。這種棘手的病人,會被護理人員放到最後處理。這時候,我就會自動幫忙這些病人打針,也因此練就現在打針的功力。

後來,有的病人需要打軟針,但因為水腫或太胖,護士就會向我求救:「這個病人真的很難打喔!」有時我一針就打上,大家就會很讚嘆:「你怎麼打得上?」這時候就會趁機教他們,該如何打針,如何增加自己的技術能力。

和病患的互動是最大挑戰,也是最有成就感的部分。有個末期阿嬤的家屬不斷質疑我們的處理。她的媳婦是台北某醫學中心的護理師,兒子在總統府內任職,認識很多大官,因此對醫護人員有較多的要求。這種事情常發生,大家都希望自己是 VIP。

後來家屬知道我們很認真在照顧阿嬤,也慢慢從愛抱怨的家屬變成看到護理人員都抱持友好態度。後來阿嬤轉去心蓮(安寧)病房療護,家屬也不斷的感謝我們,他們的正向回饋,就是我們堅持崗位的最大動力。

以前,我總覺得這些病患家屬很難搞,後來才理解,他們只是擔心害怕,希望能更掌握自己親人的狀況,因此才會把這些內疚不安的情緒投射到醫護人員身上。

敢講敢問,找回最重要的價值

我花了幾年的時間,才更確定自己身為護理人員的價值。很多護理人員會找不到自己的價值,面對醫生時特別自卑。因為護理師好像天生就是醫師助理的角色:執行醫生的醫囑指令,什麼事都要跟醫師報告;或者老是在打雜:幫病患把屎把尿、抽痰、翻身等等。

但其實醫師和護理師各有價值。以中心靜脈血管為例,為了預防病人被感染,醫生打針時花十五分鐘維持無菌,可是接下來幾個星期要靠護理人員維持無菌,病人才可以避免感染。若非常常省思,很容易忽略護理人員的價值。

隨著我愈學愈多,就比較有自信跟醫師互動,讓醫師知道護理師和他們是處於平等地位的。有時候我也會跟醫師討論,有沒有開某種藥的必要。很多護理人員在跟醫師溝通的時候,常常只是遵從。但我會問「為什麼」。為什麼昨天做血液培養,今天還要做?有時候醫生會跟我解釋,我也會去找研究報告來跟醫師討論。

護理人員的工作,是讓病患維持身心靈的舒適,並不像別人認知裡的低階工作。我也期許自己,在這個忙到沒時間吃飯、喝水、上廁所的工作中,可以做到照顧病患的身心靈。

我希望別人可以在我身上看到護理的價值:身為護理人員,我們不需要在醫療這塊勝過醫師,當然勝過也沒關係,但我們還有其他重要的任務與使命。就像南丁格爾說的:「這世界不缺一流的醫生,但是欠缺一流的護士。」

其他相關文章:

《大愛人物誌》花蓮慈院──李彥範副護理長的故事(影片)https://goo.gl/w5q8MV

《愛悅讀》ER 男丁格爾(影片)https://goo.gl/Hr3MGo

案例 D:技術優異,全國第一位女性拖船船長也讓男性船長折服

內容取自 Sina 全球新聞 2009.06.10 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local/bcc/20090610/0343340841.html
畢業於海洋大學的「晏韻慧」,嚮往及熱愛航海,學校畢業後,順利考取船舶駕駛執照,成為全國第一位女性拖船船長,經過四過年的努力,如今已成為花蓮港拖船的翹楚,連男性船長都對她的開船技術「豎起大拇指」。

晏韻慧工作不讓鬚眉,更是空手道三段高手,就讀幼稚園時就跟隨父親學習空手道,父親是海專輪機科畢業,姑丈現任陽明海洋貨輪船長,影響她選擇海洋大學航海系,大學畢業後曾在長榮海運六萬噸級貨輪實習,擔任見習三副,船橫渡太平洋、大西洋,足跡踏遍美、歐洲各國家。

取得特考資格,晏韻慧受訓三個月後取得船舶駕駛證書,創下全國第一位女性拖船長紀錄。目前服務於花蓮港務局的晏韻慧説,花蓮港颱風季節後吹南風,産生「港池共振」效應下,港內波浪起伏很大,以拖船推動大型船靠岸,或利用鋼纜拖船離港,技術及難度非常高,船長所肩負的責任也最大,稍一不慎隨時都有「撞船」的可能。也因為她優異的技術,在都是男性的拖船船長當中,這些船長也都不得不對她豎起大拇指説「讚」。

[ 性別刻板印象 ]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宋明順(2000)。刻板印象。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大辭書。取自 https://reurl.cc/55rb6

科技部(2015)。刻板印象。科技部「促進科技領域之性別友善與知識創新」規劃推動計畫。取自 https://reurl.cc/2ZrlX

晏涵文、黃富源(2002)。性別平等教育。臺北市:一家親。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黃希庭(2005)。簡明心理學辭典。臺北市:國家。

溫世頌(2006)。心理學辭典。臺北市:三民。

英文部分

Bem, S. L. (1981). Gender schema theory: A cognitive account of sex typing source.Psychological Review, 88, 354.

Berk, L. E. (2013). Child development (9th ed.). Boston, MA: Pearson.Bloom, P. (2014). Can prejudice ever be a good thing? [Video file].Retrieved from https://goo.gl/B4y676

Franzoi, S. L. (2006). Social psychology (4th ed.). Boston, MA: McGraw-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