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教案榮獲 國立清華大學 113 年性別平等教育優良教學方案甄選活動 幼教組特優獎。設計者:蘇郁雯、楊琁茹、莊凡瑩

適用年級:K
教學時間:200分鐘
學習目標:
-
- 覺察自己及他人語言及行為中存在的性別刻板印象。
- 悅納自己及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與喜好。
- 認識不同性別者的職業成就。
設計理念(含動機):
-設計緣起
- 性平議題融入在生活每個角落
-
- 在師與生的互動對話裡
某一天踏著輕快步伐上班去,一走進教室,一位男孩朝著我走來,大吃一驚的說:「老師妳怎麼變這樣了?」我說:「咦!怎麼樣了?」孩子眼睛張很大地說:「你怎麼把頭髮剪掉了,沒有長頭髮了。」我說:「哈哈哈!!!因為老師想要改變一下呀!可以嗎?好看嗎?」孩子點點頭說:「應該可以吧!」最後,我們倆相視而笑,各自去進行彼此的工作,那一天的放學,小男孩在回家前,特地跑來我身邊小聲地說:「老師我喜歡你長頭髮,但現在這樣,我也是喜歡喔!」我微微笑回應:「謝謝你的喜歡,老師自己也很喜歡現在的樣子。」
- 在師與生的互動對話裡
-
- 在生與生的自在探討裡
今天風和日麗,陽光灑進教室裡,我們討論著要出遊踏青的事情,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我們要走路去植物園」、「要記得帶水壺」。接著有孩子說:「那要穿橘服嗎?」大家頓時停了下來,思考起來…,此時又有孩子接著問說:「去植物園很開心,可以穿讓自己開心的衣服」、「我們可以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去嗎?」、「我喜歡紅色的衣服」、「衣服有好多顏色」…等,因為衣服的話題,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此起彼落地盡情表達想法,那一刻,我聽得好入迷,孩子在學習思考與表達,老師好享受孩子們的討論氛圍,真好呢!(*註:橘服是幼兒園的班服)
- 在生與生的自在探討裡
-
- 在師與師的交流共備中
星期六的早晨,外面下著綿綿細雨,晴耕雨讀~今天是我們相聚的日子琁:「大法官捍衛的平等,這個議題該如何跟孩子談比較好懂?」阿凡:「不太容易,但我們還是要試試看,試著在孩子心中種下小種子。」小雯:「平等跟公平不一樣耶!起始點不同,給予的支持程度也不同,是不是才是平等啊?」雖然外面下著雨,但我們的心暖暖的,每兩個月我們都會聚在一起,聊聊教學、話話性平、談談生活、做做教具、翻翻書籍,一同分享、一起學習,相伴成長。
- 在師與師的交流共備中
以上的對話分享,都是設計者在學校裡與學校外發生的日常,我們覺得性別平等教育不用制式教學、不該只是口號,不應淪為紙上談兵,他可以如水、像風、也似雨,他沒有固定的樣態、不用拘泥規則,他應該要彈性的融入在生活(教學)裡,所謂:「少見多怪,多見不怪」,孩子的視野打開了,見識廣了、思考多了,自然刻板的印象就少了,友善接納就多了。
性別平等教育從「幼」起,我們期待用更輕鬆、自在、舒服的樣態,來帶領孩子認識與了解性平的教育議題,因此我們透過繪本結合桌遊,設計不同層次的單元活動內容,同步結合教室裡的學習區,以及延伸至學校以外的親子共讀時光,陪伴孩子去認識性別、表達友善、接納差異、培養多元。
-設計理念
-
- 透過「勇敢做自己,平等路上我挺你」主題系列活動,引導學齡前幼兒認識自己、喜歡與欣賞自己的每個面向,進而去看見他人。教學多層次推進,從自身出發擴展到身旁的他人(同儕)。
- 運用繪本及教師自製桌遊帶入性平議題。讓孩子透過故事與遊戲感受性別平等這件事;在故事中找到共鳴,在遊戲中練習表達與同理他人感受。以往許多遊戲都會有分輸贏,但在我們自創設計的兩套桌遊「不同布衣樣,褲炫又美麗」與「平等絲路上~愛的包裹」都採互助、共好與合作的模式來進行。透過遊戲,幼兒不僅學習到性別平等的概念,也體驗了如何藉由互助合作來完成遊戲,並在遊戲的過程中,因為合作的需求,增進語言表達能力與社交互動技巧(如何向他人表達自己的需求)。例如:我需要一張郵資、我不需要這張牌,有人需要嗎?在一來一往的互動過程中,幼兒可以學習去檢視自己的需要,以及聆聽他人的需求。
課程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