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月月有

*本教案榮獲 國立清華大學 113 年性別平等教育優良教學方案甄選活動 國中組優等獎。設計者:簡羽謙、劉均瑩、顏鏡如

適用年級:7-9

教學時間:450分鐘

學習目標:

第一單元 男女有別,其來有自?

    1. 能理解男女在生理心理上各自的差異,也能理解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可以有所不同。
    2. 能同理女性因為月經而造成的生活不便與不適,並且能夠不分性別皆能尊重多元生理需求。
    3. 能對於月經及其相關議題有正確的認識。
    4. 能從課程活動中學習正確的學習方式、學習策略以及團體互動技巧。
    5. 能從多元學習方式與學習策略的規劃中建立自己的學習方式與自信。
    6. 能從課程活動的團體互動中,學習接納且尊重不同的多元意見。

第二單元 女子特有之不平等?

    1. 能同理女性因為月經而造成的生活不便與不適,並且能夠不分性別皆能尊重多元生理需求。
    2. 能明白月經的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並說出正確的性別觀念。
    3. 能明白月經貧窮不僅只是因為經濟因素,更多時候源自於知識與資源的匱乏,另也能深入思考月經貧窮對於女性以及整體社會的影響。
    4. 能建立正確的月經平權價值觀,並能尊重多元性別。
    5. 能從課程活動中學習正確的學習方式、學習策略以及團體互動技巧。
    6. 能從多元學習方式與學習策略的規劃中建立自己的學習方式與自信。
    7. 能從課程活動的團體互動中,學習接納且尊重不同的多元意見。

第三單元 行動參與,共縫好事!

    1. 能從參與「共縫好事」活動,學會生活用品的創意設計與製作,並從中覺察個人興趣與能力。
    2. 能從參與「共縫好事」活動,進行服務活動的反思與多元能力的展現
    3. 能從參與「共縫好事」活動,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尊重及珍惜自己與他人生命,並協助他人。
    4. 落實社會服務的關懷行動,以深化服務情懷。

第四單元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1. 能從參與公民行動方案的活動中與他人有效溝通與合作,並負責完成分內工作。
    2. 能從參與公民行動方案的活動中學會善用各項資源,妥善計畫與執行方案。
    3. 能從參與公民行動方案的活動中學會有效蒐集、分析及開發各項資源,做出合宜的決定與運用。
    4. 能建立正確的月經平權價值觀,並能尊重多元性別。
    5. 能從課程活動中學習正確的學習方式、學習策略以及團體互動技巧。
    6. 能從多元學習方式與學習策略的規劃中建立自己的學習方式與自信。
    7. 能從課程活動的團體互動中,學習接納且尊重不同的多元意見。

設計理念(含動機):

(一)本教學設計與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之關聯

        一般在國中階段的資源班課程規劃,主要以抽離國、英、數學科課程協助為主,在外加的特殊需求課程安排,也多半以學習策略和社會技巧為主;大部分的特殊需求課程設計仍圍繞在學校裡的學業適應、自我調適與管理為主。然而,人是群居的社會性動物,無論如何個人和整體社會環境皆息息相關,再加以國中階段學生不同於小學階段之兒童時期,此時期的孩子,積極建立自我認同並逐漸強化自我與外在環境的關係;因此,在教學活動主題設計特地選定「從己身出發、和身邊的家人朋友息息相關,更進一步能放眼世界、關懷全球」之議題為主題。

        青春期的生理女性,對於月經已開始有親身體驗、青春期的生理男性,身邊也總有每個月都得面臨月經的同學家人;偶爾,我們也會遇到少數拿著月經話題開著不好玩的玩笑的不成熟孩子;對於月經這個議題,除了健體課本上所教的內容之外,似乎我們必須從多元社會裡的不同角度切入,賦予這個主題更多多元思考與人文關懷的意義。

(二)本教學設計係以全人性教育、生命教育與品格教育為根基

        本教學設計先從男女大不同來引領學生思考男性與女性在生心理的差異,接著則從生理上最明顯的差異-月經為主題切入課程,從月經造成不同個體的差異感受到同理心與人性關懷,接者再帶入月經羞恥與刻板化的月經污名概念以彰顯月經平權的觀念與重要性。同時也就社會層面與SDGs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關於月經貧窮與月經不平等的的問題,進而擴大至人權角度,由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層面探討月經對於婦女權利的影響。除了觀念上的導正與澄清外,如何將所學的知識或是觀念落實在行動上,以具體行動促進社會更加和諧與美好。更進一步擴大個人影響力,從公民行動方案的討論與籌劃,學生也能從中學習參與公眾活動並積極促進公眾利益的公民參與。整個教學設計共分四個單元,不僅是就個人的生理現象-月經,更從各種體驗與參與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與人性關懷,也透過個人參與及公民行動方案讓學生對於個人議題、大眾議題甚至是國際性的人道關懷議題都有更多的認識且擁有盡一己之力的機會;此一主題完整的教學設計的確融入全人性教育、生命教育與品格教育之議題乃毋庸置疑。

(三) 本教學設計所規畫之學習活動與評量達成學習目標的可能性

        資源班學生在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上不若一般普通班的孩子,甚且不少孩子在生活經驗以及資訊的接收亦不若普通班學生豐富;因此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需要更多元的媒材來傳遞,也需要更多的體驗與實作來厚實其認知方面的學習。透過這樣的學習活動設計與同儕互動討論、學習單書寫的歷程,孩子們除了在同儕間的互動社會技巧增進,在各種圖文以及影音媒體的理解與識讀能力也有所提升,透過形成性評量以及多元評量的方式,更能有效地評量學生對於月經及性別平權相關議題是否達到當初設計教學活動所擬定的教學目標。

(四) 具體說明此方案實施後,預期學生應有的學習表現或成果。

        自古以來的父權體系,讓「女」字相關的字義多半為負向,然而「好」這個字卻是少數以「女」為部首、字義正向的字,拆解之後的「好」字,是女子,在如此多元、性別平權觀念逐漸為大家重視的此刻,特地以「女子月月有」為教學活動主題名稱,一來彰顯課程主旨乃在於探討女子月事月經相關議題以及從月經議題延伸之月經平權、性別平權乃至人權關懷與公民行動之課程內容,二來也期待在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理念推廣下,對於月經之生理現象其背後的議題與人權觀點,人人皆可多加關懷、尊重與同理,並進一步培養孩子們國際觀的視野、多元性的思考、全人化的素養,期許未來多元性別之多元人種皆可自在於所處的環境之下!因此,本教學活動設計除了從每一堂課的學習活動中進行形成性評量來評估學生們在人際互動的社會技巧能力、對於圖文及影音媒體的理解與識讀能力外,也就情意層面的月經迷失澄清與性別平權觀念建立以及總結性評量的個人參與-布衛生棉的縫製以及公民行動方案擬定與執行來達到學生公民參與之目的!

課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