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大學

*本教案榮獲 國立清華大學 109 年性別平等教育優良教學方案甄選活動 國中組優等(第二名)。設計者:吳姿穎、李玲玲、張鎮遠

適用年級:8

教學時間:180分鐘

設計理念:

年少時代:對愛的憧憬與誤解
        情竇初開的年少時代已經開始對於愛、對於關係有許多想像,在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渴望被人關注、也渴望被愛。但在迎向情感關係的過程中,卻有許多困境是難以和人道出的心事。
        然而,在學校場域中「情感」似乎成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微禁忌話題,以至於現代青少年對於情感議題的知識與資訊來源大多是網路媒體,但從未有人和他們好好談論關於「戀愛」這件事。學生們養成私下練功的習慣,許多過度理想化的情感交往情節或誇大的情感迷思多來自小說或偶像劇,造成學生對於情感關係的錯誤想像。

隱喻:愛情大學
        愛情充滿幸福與美好,但經營起來卻又艱辛而不易,往往在愛人之時看見自己的脆弱,也往往在被愛之時看見自己的價值。因此我以「大學」作為隱喻,暗指情感關係中廣博深遠的互動學問,同時亦代表著打破學生過往認知中情感只是「大人學」的想法,從中學生階段便及早開始和學生討論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範圍廣闊而難解堪稱一門大學,希望在愛情的課室中,不再只有紙上談兵,而是個平台、是個機會、一場邂逅,與學生面對面地談論愛情,這個足以困擾所有人的煩惱。
        在課堂中我也一再向學生澄清:這堂課並不是鼓勵學生現在就去談戀愛,而是在一瞥情感世界的細膩和複雜過後,更多的回頭檢視現在的自己,預備自己在未來成為一個更合適的愛人者。抱著滿心地期盼與理想,我開啟了這場遊樂之旅。

全人性教育:愛人愛己的修練之路
        本課程認為要談論情感、談論愛,經常是個人與人際的修練。因此,本課程以「愛情分析學」探討個人的愛情價值觀作為開頭,第二堂課進一步討論「愛情測量學」中微妙的人際互動與人際距離,第三堂課以表達作為主軸將「愛情文學」作為人際溝通中富有同理心的表達練習場。最終,「愛情心理學」再將焦點由人際之間的互動轉向個人,引導學生重新思考當自己身處於各情境中會如何應對,並進行最終的統整性評量。

核心素養:融入情境的教學設計與學習評量
        在教學設計的部分,設計者議從國中生的生活情境出發,從情境中探討學生的情感經驗,從中引出尊重自己與尊重他人感受的課程目標。並利用科技融入教學,如:POLLEVERYWHERE等即時互動式發言平台,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發聲的管道。
        在學習評量的部分,評量方式多元包含口語評量、高層次紙筆測驗、實作評量等,為各種學習風格的學生設計評量工具。除此之外,在「愛情文學」課程中考量學生的起點行為提供書信撰寫架構給特殊需求學生,建構良好的差異化教學。總結評量則是設計「國中生愛情事件簿」,將學生至於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從認識自己開始到如何親近/回應對方,並且重新省思當生活中的情感情境中能如何回應。

課程預期成果
1. 覺察每個人對愛情的價值觀不盡相同,並澄清自己的愛情價值觀。
2. 發展出親密關係中,合宜的親近與表達方式。
3. 從情感關係層面,展現認識自己、愛自己、保護自己的情感態度。
4. 打通師生之間的對談情感關係的平台,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具信任感與對話空間。